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文化中国行】冷湖,那岁月深处的传奇回响
——“探访青海”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马振东 陈赟业    发布时间:2024-10-17 07:09    编辑:管理员         
QQ图片20241017054543俯瞰冷湖石油基地遗址。茫崖市委宣传部供图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一首耳熟能详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将我们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狂风呼啸着席卷过那片孤寂苍凉的荒漠,远远地,一个神秘而沧桑的轮廓在风沙中若隐若现,那便是冷湖石油基地遗址。

  冷湖,其名源于蒙古语“奎屯诺尔”,寓意湖水冰冷异常。坐落于阿尔金山脚下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虽地理位置偏远狭小,却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笔。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生的中国百业待兴,对石油资源的急切需求,使得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技术人员、复员军人以及胸怀壮志的青年,怀揣着忠诚与梦想,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冷湖油田的开发建设中。

  在这里,他们以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毫不退缩,以顽强的毅力承受艰苦的生活条件,克服重重技术难题,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辉煌篇章。

  1954年,地质队挺进冷湖地区展开勘探,惊喜地发现了石油构造,自此,开发冷湖、建设冷湖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1959年元月,青海石油勘探局迁至冷湖,并更名为青海石油管理局。同年九月,经中央批准,冷湖正式设立为市,一时之间,这里成为数万人汇聚的热闹之地,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冷湖石油基地在当时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石油资源,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冷湖产出的石油犹如工业的血液,注入到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推动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冷湖石油基地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石油工业人才,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为后来的石油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冷湖石油基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经验,也为其他工业领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促进了中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

  时光流转,后来,由于未能再发现新增储量等原因,1992年,大部分油田停产,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及后勤服务部门也迁至甘肃敦煌,冷湖的居住人数从巅峰时期的三万多人骤减至不到两千人,曾经的热闹非凡逐渐走向沉寂。

  如今,当人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一块写着“冷湖石油基地遗址”的石碑傲然矗立,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岁月的光芒,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

  石碑后面,纵横交错的街道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房屋闯入眼帘。尽管这些街道已被荒草淹没,房屋更是破败不堪,但所有的断壁残垣都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房屋背后,巍峨的雪山高耸入云,洁白的雪与这片灰暗的废墟形成了强烈反差,尽管与小镇有着不短的距离,但看上去却仿佛近在咫尺。

  一路上,那些断壁残垣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招牌,在岁月的侵蚀下已字迹模糊,在那些没有了门墙窗户的房屋墙面上,有的还残留着曾经的奖状,以及“保证供给”“求实精神”等只属于那个时代的标语。

  奖状的纸张已经泛黄,标语的字迹也已模糊,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风轻轻吹过,纸张微微飘动,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荣耀与奋斗,那是石油工业文化的深刻印记,更是当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精神在岁月长河中的传承。

  如今的冷湖石油小镇遗址,偶尔会迎来一些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他们或静静地伫立在废墟前,沉思那段远去的历史,感受着石油工业文化的厚重;或拿着相机,捕捉着那些被岁月雕琢过的画面,试图将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永远定格。

  遗址周边有一些简单的标识和介绍,如同岁月的注解,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过去,感悟石油工业文化的魅力。

  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宛如一座岁月的丰碑,矗立在柴达木的荒漠之中。它承载着几代石油人的热血与梦想,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与沧桑。

  这里的每一块残砖断瓦,都是历史的注脚;每一道裂痕,都是时光的刻痕。它不仅仅是一片遗址,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一部关于奋斗、奉献与传承的壮丽史诗,一部承载着石油工业文化和柴达木人奋斗的不朽传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