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海东市】青海东大门:花海烂漫果飘香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谭 梅 石延寿    发布时间:2024-09-04 07:40    编辑:管理员         
 

民和桃花源内游客采摘桃子。石延寿 摄

  炎酷天气里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似火骄阳下分享赏花避暑的悠闲……8月,走进地处青海东部门户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这里山峦叠翠、田园吐金,硕果盈枝、花色醉人,收获的田园、诱人的果香、打卡的游客,绘成一幅农旅融合发展的别样“丰”景。

  8月初的一个晴朗午后,走进位于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的千亩桃园,春日的灼灼桃红已化身盈枝硕果,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鲜艳诱人。众多游客市民走进桃林游园纳凉,尽情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妙时光,体验亲自采摘果实的乐趣。

  “园内树下可以纳凉,枝上鲜桃可以解渴,欢迎游客朋友们入园乘凉、体验采摘……”在下川口村果农王相奎的桃园入口处,老人正热情招呼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走进园内,满枝葱翠茂盛叶丛间,一颗颗成熟的鲜桃或青中泛白,或白里透粉,伴随着轻拂而过的暑夏热风,飘散出忽淡忽浓的幽幽桃香。

  七八名游客在桃林下一边悠闲纳凉,一边品尝刚刚采摘的鲜桃。“从树上现采的新鲜大桃子感觉比市面上买的桃子好吃。”大家开心地发朋友圈,分享桃园尝鲜的感受。

  “我们是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来的,上午去了一趟民和的七里花海,下午专程来桃园里看看,摘些新鲜桃子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在一株桃树下,游客姜女士和同伴正在采摘桃子,她说,她们知道民和的桃花源,这里盛开的桃花很美,结出的桃子也很香。

  王相奎老人在桃花源有4亩(1亩≈0.0667公顷)桃园、200余株桃树。据老人介绍,如果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一年下来有三四万元的桃子收入。今年桃树开花期间受到了一点影响,桃子产量不是很理想,预计有个两三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马场垣乡下川口村基本家家户户都有桃树,全村桃树面积2000亩左右,年产桃子4000多吨。

  近段时间来,隆治白武家村的百亩桃园成熟上市的黄桃、蟠桃深受消费者青睐。记者走进桃园,工作人员正在为采摘的蟠桃套袋装箱。“这是客人提前预订的六七箱蟠桃,等会要来取,我们要抓紧装箱。”工作人员说。

  “桃子成熟后,好多消费者都是电话预订,我会安排桃园管护人员提前采摘装箱。”桃园的主人铁令梅介绍。铁令梅在白武家村有桃园210亩、1.2万株桃树,以黄桃、蟠桃、油桃等品种为主,预计年产桃子3万公斤,按平均市价10元/公斤估算,预计有30万元收入。

七里花海景区游客打卡留影。石延寿 摄
桃花源内游客展示采摘的鲜桃。石延寿 摄

  民和县地处青海东部门户,黄河、湟水河穿境而过,孕育出了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的“两河”谷地,瓜果生产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果品面积达5200余公顷,成为青海高原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

  近年来,民和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特色果品产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路上老百姓的“果盘子”更殷实。

  炎炎暑夏,相约民和的游客不仅仅只为瓜果香甜,竞相绽放的景区花海也是不可或缺的打卡地。

  “这五颜六色的大丽花太美了!”民和县七里花海景区,带着小孙女悠闲赏花的王女士看到成片绽放的大丽花,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相机给小孙女一通狂拍。

  “天气炎热,又刚好是周末,就带着小孙女来这里看看花、纳纳凉。”王女士说,远眺是青翠的大山,近看是绚烂的花海,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景区种植黑心菊、孔雀草、月季、醉蝶、百日草等花卉,面积500多亩。今年,还新增了大丽花、小丽花共80亩。”花海景区工作人员杨婉介绍,目前,丽花、黑心菊、孔雀草、月季、马鞭草等纷纷盛开,引得游人在花海里漫步、拍照、避暑纳凉、赏花打卡,好不热闹。

  七里花海景区规划面积900亩,其中花海观赏面积680亩,同时配套了民宿体验、游乐体验、特色美食等,已逐步形成以“花海地景观光体验+药泉文化体验+康养民宿度假+山地冰雪+滑草运动”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新高地。

  景区自2018年投入运营以来,截至2023年底,累计接待游客104.5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3万元。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100多个务工岗位,带动周边二三十户群众通过经营小餐馆、百货铺、小货摊、特色小吃等,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近年来,民和县坚持文化“搭台”、产业“唱戏”,接续举办桃花节、梨花节、果花节、采摘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兴起。目前,七里花海、南垣牡丹园、排子山花海、禹王峡百花争艳,苹果、桃子、软梨等果品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民和已成为游客游园尝鲜的重要打卡之地。

  据了解,不久前,民和县文体旅游部门先后在兰州市、银川市举办“天路桃源·魅力民和”文化旅游推介会,并与兰州市城关区、银川市金凤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举办2024年民和县、红古区、积石山县文旅企业洽谈会,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拓展省内外文旅市场,进一步催热乡村旅游市场。

  今年上半年,民和县共接待游客154.1万人次、同比增长85.4%,实现旅游总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95.7%。

 
“这个角度拍出来的花更美。”谭梅 摄

  【记者感言】让乡村旅游绽放独特魅力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青海省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从美丽的草原到宁静的湖泊,从古老的藏寨到淳朴的农舍,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青海各地乡村积极挖掘本土特色,推出了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民俗体验、乡村度假等,乡村旅游以迅猛之势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村、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湟中县土门关乡上山庄村等乡村旅游景点纷纷崛起,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许多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道路更加畅通,环境卫生也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乡村旅游也带动了地方农产品销售和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背后,不乏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重要纽带,如今,乡村旅游成为青海旅游发展的新亮点。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绽放出更加鲜明的魅力,笔者认为,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是关键。

  目前,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做到更好,首先应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这些都是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其融入乡村旅游的开发中,打造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其次,要注重创新旅游体验。除了传统的观光、休闲旅游项目外,还可以开发一些参与性强、互动性高的旅游项目,如农事体验、民俗表演、手工制作等,让游客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高原的壮美与宁静,体验更多乐趣。

  此外,要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通过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乡村旅游品牌,提升青海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还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谭 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