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文化中国行】
一座千年古城的“新”与“旧”——“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八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丁玉梅    发布时间:2024-07-28 07:18    编辑:管理员         

俯瞰门源古城。门源县文化馆文物办供图

  经年,数次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古城相遇,只沉浸在门源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的热闹中,却没仔细留意古城的样子。

  夏日,循着门源回族自治县古文物的“足迹”,再次来到门源古城,现在少了游人的古城遗址,变得宽广立体,即使门口排排笔直的杨树,也难掩这千年四方古城磅礴的气势。

  门源古城在门源县城东南角,距离县城近1公里。古城南临浩门河,却高出浩门河河床约80米,北靠巍峨祁连山,东西皆为深沟,矗立在浩门川的高大古城,在阳光下,像一名默默无言的战士,沉着守护整个门源。

  据《大通县志》记载:浩门古城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1年)所筑,原名达南城,此城建成后210年间,金夏曾交替占领过此城,元代沿用,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修复此城,屯兵戍守。

  根据相关记载,古城呈长方形,东西长369.5米,南北宽333米。东面马面4个,南北各3个,每个马面长10米,底宽4.5米,顶宽4米,东面有明显的护城壕。

  不过,现存的城墙高10米,底宽24米,顶宽2.5米。东南角为大城门,门宽13米。城墙东北角缺口8.2米,西北角缺口8.6米,城墙夯筑,夯土层0.1米。只有南墙的马面,依稀能辨别。

  说起门源古城,可能当地人也有些踟蹰,这里该称为门源古城还是浩门古城?

  记者与门源县文化馆文物办主任赵平,翻阅资料寻找门源古城名称的历史沿革发现:1987年5月10日“二普”中登记为门源古城;《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中记载为浩门故城;《门源县志》记载为古城;1986年5月2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浩门古城;“三普”中沿用门源古城。

  “有史料记载,当年城内曾按东西南丁字形三条大豗,井然有序。经年累月,这些已无从考证,但是你看,这些是我们从城内收集到的瓦片、陶罐残片,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说法。”赵平所展示的残片,不少还能看见起伏纹路。

  2013年3月5日,门源宋代古城被国务院公布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门源古城四周已用栅栏围了起来,以保护古城不受牲畜、人为的破坏。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为了守住古城的“旧”,2022年,门源县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门源段)保护展示中心项目时,在门源古城修建了木栈道。

  1300多米长的木质栈道,游客可以全方位领略古城遗址的魅力。“无意间看到县城东街,有古城标识牌,我们进来了解后才发现,古城还是宋代的!”来自甘肃的游客哈强沿着栈道边拍照边感慨。

  有了木栈道后,既保护了古城,守住了古城的旧样子,也让门源文旅多了份厚重与古朴。与此同时,千年古城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查看古城修复情况。丁玉梅/摄

  2022年,韦林通过门源县文体广电局的招聘来到门源古城工作,成为古城文保员。“平时查看古城城墙有没有坍塌,有没有安全隐患,工作不算多忙。”不过今年,韦林却是早早忙了起来。

  今年4月份,门源古城实施门源古城东城墙保护修缮工程,工人进场修缮,韦林也跟着忙起来。

  门源古城露天保存,其保存状况容易受到区域地质环境、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古城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在长期自然因素影响作用下,古城遗址本体各部位均发育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育病害主要表现为裂缝、冲沟、掏蚀和人为破坏等,尤以坍塌病害对文物本体破坏最为严重。根据现场调查显示,门源古城东城墙发育病害正处于活跃状态。

  随着区域自然环境与气候环境的恶化,加之地震的作用,古城发育病害有累进加剧之趋势,病害的持续发育已直接危及到文物本体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古城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传承。

  门源古城东城墙保护修缮工程,目前修缮已完成近一半。来到东城墙,新修缮好的小片土墙,覆盖着一层无纺布。项目总监代表李小合向记者解释,修缮好的墙面还未干透,不能曝晒只能慢慢阴干。

  “最难的还是找到合适的土!”李小合说,他们运来了好几个地方的白土,只有一种土合适,仅仅是白土还不行,黑土、红土都要有,混合后不断调整颜色,直到土的颜色跟古城墙的颜色一致,才能使用。

  每年,门源县会在古城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五湖四海的游客和当地群众,望着千年前古城遗址,闻着金色油菜花的芬芳,耳边舞台上的鼓点和千年前的鼓声,渐渐合在一起,这一刻古城“活”了,和这座年轻的县城一起,带着门源县各族群众的期盼,走向新的征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