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三岁双胞胎姐妹和她们的藏族小伙伴儿南杰昂志,摇晃着小脑袋,有模有样地向来接他们回家的爸爸妈妈表演起今天刚学会的唐诗。可爱的“显眼包”们顿时引来了家长们的围观,一阵欢笑声打破了草原冬日的沉寂。
1月31日,记者来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雪山路北社区活动中心,看到有不少假日来这里托管的孩子,社区的座谈室成了学龄前幼儿们的童梦乐园,他们握着七彩的涂画笔,在各色卡纸上涂抹出自己眼中的奇妙世界;社区的会议室,成为了小学生们的学习园地,大学生志愿者正在给孩子们辅导寒假作业;社区的图书室、娱乐室,也被大孩子们“占领”,有专心翻阅书籍的,有在象棋盘前相互攻伐的,整个社区活动中心俨然成了一座寓教于乐的小学校。
走出社区活动中心,还有一片空旷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有组织地踢着足球,最里面的篮球场上两拨孩子欢快地奔跑着,一较高下……定睛一看,裁判员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记分员则是社区的志愿者。
“嘘——”随着一声哨响,上半场比赛结束了。
满头大汗的小球员桑青加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假期大多数时间是和父母在草场放牧,现在来托管班,文体活动很丰富,还能交到很多新朋友,假期过得也很有意义。
裁判员贾正世也趁着间隙说:“我们通过组织球类比赛,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可以把他们在草原上‘野’的心收回来,寓教于乐两全其美。”
……
看着眼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当智卓么深有感触地说:“光我们这个社区就有300多名孩子,以前,尤其是放寒暑假,那娃娃间的矛盾,随时就上升到了家长之间的争吵。不是把这家的玻璃给打了,就是把那家的车划了,假期里的孩子就像是‘放了羊’,家长们也是‘头疼’得很。”
“书记,我们不认识字,放假了娃娃作业你们帮着教教吧!”
“我得经常去草场,老人管不哈娃娃,你们帮个忙呗!”
“楼上的孩子半个身子爬出窗子外面,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说笑呢,多危险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当智卓么由此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孩子们假日里的教育和安全问题。
记得“社区托管班”刚开班时,社区办公楼门口就像是学校开学一样热闹,家长争相把孩子往班里送,出现频率最高的话是:“娃娃有人管了啊,再我们放心得很哦!”
如今,“社区托管班”开班两年多了,涵盖了生活在这个社区里一大部分孩子,托管班也从一开始单一地组织学习,扩展到了组织文体活动、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课堂、生活安全常识课,以及听民警讲身边案例面对面普法等十多项内容的活动。
“别看一个小小的托管班,但发挥的作用却大得很。”
专门负责管理“社区托管班”的工作人员周毛介绍,很多贪玩儿的孩子在他们的引导下,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改观。手机不离手的“低头娃”,通过参加文体活动,性格不再孤僻能够很好地融入集体。甚至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通过他们不厌其烦地摆案例讲道理,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们要和家长一起把孩子的未来从眼前的草原,规划到远方的大学……”周毛充满信心地说。
“‘托管班’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管’字上,关心下一代也是我们社区工作的重点,社区帮着‘看娃’就要看成好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协助学校和家长,让社区里走出更多有理想和抱负的大学生,让这片草原拥有更多的建设者。”当智卓么说,社区会将这份工作长期开展下去,肩负起这份社会责任。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果洛州,从事校外素质教育的人才资源和机构都很匮乏,假期为了能让孩子“归笼”很多社区都自发地开设起了“托管班”。学习教育学知识成为了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的主要任务。草原上,孩子假期“散养”的旧模式已被打破,一张由学校、家庭、社区共织的教育大网正在逐步完善。
采访结束时,落日余晖间,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仿佛冬日草原上绽放的朵朵格桑花,那般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