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南北两山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几年已完成国土绿化面积八万余公顷,基本采用灌溉造林。随着我省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造林面积所剩不多。干旱、盐碱、无灌溉条件的造林区域,成为今后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抗旱造林中首先要解决耐旱树种的选择。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青海耐盐耐旱树种繁育和示范造林推广于2020年在西宁启动。项目由西宁市南山公园承担,计划到2022年建设完成。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将开展盐地柽柳、沙木蓼等多个树种苗木繁育及造林示范。
盐地柽柳、沙木蓼抗逆性强、生长量大、分枝力强、株型优美,花色、果实艳丽,能够实现春观花、秋观叶观果的观赏效果,也是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因此,开展“青海耐盐耐旱树种繁育和示范造林”项目,可以为我省大规模国土绿化增添新的耐盐耐旱树种,可以服务于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造林绿化工程,为适宜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近日,记者前往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火西村的盐地柽柳、沙木蓼项目推广种植地,看到曾经荒芜的山坡上已经种满一排排郁郁葱葱的圆柏和柠条。在圆柏和柠条之间,工作人员刚刚种下了一株株沙木蓼。
西宁市南山公园副园长张生荣介绍,盐地柽柳、沙木蓼苗木繁育地点设在西宁市南山公园育苗基地、西宁市园林植物园育苗基地等地,完成新培育苗木15万株。造林示范推广区地点设在青海湟水规模化林场西宁市分场范围内,新建山地造林示范区40公顷,主要位于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造林地。今年将全面完成40公顷共计33600株的种植任务,通过阶段性监测,获取相关数据,为将来在西宁地区乃至全省推广种植积累种植经验和相关科学数据。目前,成活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初步试点成效。(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