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一年来,我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投身于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近日,西海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奋战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一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要守护好国家公园,为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贡献力量。
国家公园的风光越来越美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高雅月
联系到高雅月时,她正在祁连山腹地做科研监测工作。长年奔波在祁连山,对高雅月来说,祁连山就像她的家一样,这里的一切她都很熟悉。她说,通过无数人的艰辛努力和守护,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风光越来越美,令人向往。
2021年,对高雅月而言是忙碌的一年,她多次带队深入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腹地开展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工作,主要监测成果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秘境之眼》等栏目播出,获得广泛关注。其中,在《秘境之眼》栏目播出40期,开播以来播放量居全国第一。其间,高雅月主要负责实施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豺、荒漠猫、黑颈鹤、昆虫、野生植物、大型真菌等20余项野生动植物物种专项调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为雪豹佩戴卫星项圈,完成我国第一例雪豹救助与科研监测相结合的典型案例,相继为黑颈鹤、荒漠猫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佩戴卫星跟踪器,实现多个国内首次,为省内甚至国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多项空白。
记得第一次野外调查历时13天,高雅月带队共布设红外线相机146台。146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字,它代表着至少要爬146座山,每天至少徒步10公里山路,最多的一次在门源回族自治县老虎沟走了整整14个小时33公里山路。
高雅月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在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相继完成雪豹监测任务,获取雪豹影像资料1500余份,取得5只雪豹、5只荒漠猫、6只兔狲同框等世界罕见的监测影像。同时也相继启动实施了豺、荒漠猫、黑颈鹤、野牦牛、盘羊、白唇鹿等调查项目。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祁连山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青杨沟管护站女子管护队队长杨毛措
6月3日一大早,杨毛措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巡护林区。杨毛措习惯了巡护山林的日子,她说这是她的本职工作,要带领队员守护好祁连山的一草一木。
生在祁连山,长在祁连山,杨毛措对祁连山有着深厚的感情。聊起管护站的工作,杨毛措提得最多的是巡护路上的所见所闻。“青杨沟一带的野生动物很多,经常能看见成群结队的岩羊,我最多的一次看到了300多只。”杨毛措说。
作为一名基层管护员,杨毛措和同事每月至少要巡护22天。在巡护的日子里,她们要走访牧民,询问牧民家的牛羊有没有遭到野生动物的袭击;要走访林地,查看林地资源有没有遭到人为破坏;要走访草场,若发现不长草的黑土滩,会及时将情况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等到来年开春时再种上新草……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青杨沟管护站的草地植被越来越好。
在杨毛措看来,女子管护队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吃苦,她们平时巡护林区主要靠骑摩托车,为方便走村入户,大家学会了骑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牧民家中宣传防火知识等。建队几年来,这支扎根在大山深处的娘子军管护队伍,舍小家为大家。她们以勤奋忘我的工作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出色完成了各项管护任务。
杨毛措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祁连山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祁连山,发挥一名基层管护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去年,青杨沟片区没有发生火灾事故,没有发生盗猎和野生动物伤害事故,呈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
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共赢
自然力量探索摄影师惠营
惠营是一名自然纪录片的制片和摄影师。2014年开始,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三江源区域创作上。从2014年、2015年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项目中的现场制片和第二摄影师,到多次和国际著名动物保护专家乔治·夏勒博士的三江源区域有蹄类动物和雪豹的调查,他已经在青海三江源区域工作了近8年。
2020年开始,惠营和云享自然合作,工作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生态体验和特许经营领域,主要从事生态体验线路的踏勘和设计,生态体验的科学领队。惠营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不同于其他两个园区,它更多的是相对平坦的广袤高原平原,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在这里,高原降水和冰川融水汇聚的涓涓细流逐渐形成黄河的上游。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特别,尤其是见到各种高原兽类的概率非常高。
云享自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开展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观赏的生态体验活动。惠营说,去年访客到访黄河源头后,充分感受了当地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安装的科学监测活动,更感叹于黄河源的壮美景观。访客纷纷通过朋友圈向周边朋友推介和宣传黄河源、三江源国家公园。
惠营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2021年在黄河源园区开展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让当地牧民从中受益,打破牧民单一的收入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共赢。同时增进访客和园区居民互动,不断加深访客对黄河文化、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感知体悟,增强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共同守护好美丽黄河源。
填补三江源地区雪豹调查空白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雪豹与草原保护团队项目协调员姜楠
姜楠,一名来自云南的女孩。自从来到青海后,她奔走于高山峡谷。在野外监测雪豹的路上,她不仅两次目击到雪豹,还有兔狲、白唇鹿等其他野生动物。她说,在青海看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令她难忘。
去年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哈秀乡“追豹”的日子里,姜楠已经能熟练区分雪豹与其他动物的粪便,还掌握了野外放置红外相机的技巧。“如果一个地方有很多雪豹粪便,说明雪豹经常来这里。”姜楠说,到玉树后,通过藏族同事阿吾扎拉,她认识了云塔村的牧民监测员,在一年的工作中,他们相互学习,把现代科技和传统经验相结合,为更好地开展雪豹监测工作打下基础。
为培训社区监测员,和当地牧民沟通交流是姜楠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姜楠说,她对社区监测比较感兴趣,当地传统文化中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理念、文化传承,以及约定俗成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民约都和其他地方不同,这也是最触动她的地方。
2021年10月底,姜楠和同事们一起到云塔村,他们在一周内检查安装在云塔村的20个相机位点,以及更换电池、存储卡,回收红外相机素材,并新增了25个相机位点。
做野外监测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难,对姜楠来说,恐高是极难克服的困难之一,因为雪豹常在山脊线、悬崖峭壁上出没,红外相机也只能安置在这些地方。姜楠说,雪豹喜欢在悬崖峭壁活动,要调查它、研究它,只能慢慢克服恐高,意识到某个地方有危险就尽量走慢些,走得多了,也就适应了。
姜楠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目前,已有30多名青年志愿者来到青海,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填补了三江源地区雪豹调查的多项空白。(赵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