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助力大通县抗洪救灾
大通县“8·18”山洪灾害发生后,省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第一时间启动测绘应急响应,中心主任尚现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并安排有关专家和测绘技术人员立即前往灾区开展救灾测绘应急保障行动。
8月18日,多组无人机奔赴救灾现场,随时准备为救灾指挥部提供最新灾后影像及现场服务。与此同时,以最快的速度,为一线指挥中心提供了大通县地图、大通县卫星影像图、大通县地表覆盖图纸质版12幅,电子数据1套;根据已有卫星影像数据,编辑制作了大通县青山乡、青林乡灾前卫星影像图,提供纸质图2套,电子数据1套,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地图服务保障。
8月19日,省自然资源遥感中心,紧急组织遥感影像组技术人员6人,收集、制作大通县青林乡、青山乡2022年1月、3月、6月及7月GF7、ZY1-02C及ZY1-02D卫星正射影像共七景,并结合受灾区范围,分别制作大通县青山乡、青林乡受灾村灾前卫星影像图,并编制受灾七村居民地、水系分布图,已为省减灾中心、厅相关领导提供纸质图件5份,电子数据1套。
同时,测绘应急保障无人机组,分4个作业小组,11名专业技术人员,携带固定翼、旋翼共5架无人机赴灾区开展无人机应急航摄任务,截止19日,共飞行11个架次,完成六个受灾村共计50余平方公里分辨率0.05—0.1米的遥感影像获取工作。经过技术人员通宵达旦的紧张处理,完成50余平方公里范围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成果制作工作,为救灾工作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8月20日,省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中心主任尚现功再次组织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抗洪救灾应急保障工作,并要求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转作风的成效体现在突发应急工作中,快速提供抢险救灾急需的测绘成果资料和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性作用,主动作为,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精准实际的数据,为大通县抗洪救灾作出贡献,截至8月21日上午,经过14名专业技术人员,连续奋战14个小时,制作了青山乡、青林乡7个村灾前灾后居民地对比图,可直观反映出每个村灾前灾后基本情况;制作了山洪灾害影像专题图,基于第三次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套合山洪受灾范围(正射影像矢量),统计区域内受灾建筑房屋、道路、基本农田、林地等损毁情况;完成了基于地信息为基础的分析报告一份,对地表道路、房屋、田地、树木等损毁情况进行了初步判读和分析,并第一时间上交给相关部门,为当地抗洪救灾工作提供坚强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撑。
截至目前,在大通县抗洪救灾一线,仍有技术人员7名,无人机2架进行沙岱村沙岱沟上游河道航摄,计划完成长度约8-9公里,宽约800多米,6-7架次的任务,将为后期河道冲洗情况分析提供依据。
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灾害,省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综合中心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攻坚战中,启动测绘保障应急预案,用最快速度赶制救灾所需的影像图、挂图等各种图件,及时满足抗洪救灾对地图和地理信息的需求,在灾情评估、救灾指挥决策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当前,我省抗洪形势依然严峻,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省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将继续全力以赴,再接再厉,坚持做好保障服务工作,为坚决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献计献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