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草地资源介绍
青海草地资源
前言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土地辽阔,自然环境独特,境内群山绵延,山川壮丽,既有终年积雪的冰峰雪山,又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几百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2000多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昆仑山自西向东横贯全省,祁连山似一道天然屏障屹立于省境北方,唐古拉山雄踞在青海南部,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省内南部高原,故有“三江源”之称。全省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广袤丰富的草地资源。草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47%,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 72%,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居全国第四位,是重要的草地畜牧业区之一。
草地,不仅是青海省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还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屏障,在青海省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地位。20世纪80年代,青海省曾进行过草地资源普查工作,但30余年过去了,当时所获取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已不能真实地反映当前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实际情况,致使草地资源家底不清、 草地各类信息过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需要,进一步摸清全省草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初级、次级生产力状况。2007年青海省农牧厅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草地资源调查项目,呈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了《关于认真做好全省草地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 青农草[2007] 260号)文件,以协议的形式委托青海省草原总站组织实施。
第一章 青海草业资源
1
草地及草地资源
草地,草原,草场的概念和涵义,在国内各地和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和定义。植物地理学和地植物学家把“草原”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景观,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是陆地植被的种植被型,其含义是“以多年生微温早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从畜牧业角度谈,“草原是大面积的天然植物群落所着生的陆地部分,这些地区所产生的饲用植物,可以直接用来放牧或刈割后饲养牲畜”(任继周1961)。这一概念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草原-一词的含义,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草原是以牧草和各类家畜为主体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这里所指的草原,有别于地植物学作为-种植被类型的“草原”含义,也有别于地理学范畴认为“草原”是温带和热带干旱区的一种特定的自然地理景观的含义。在农业上一般也用“草原”来表示大面积着生天然饲用植物的土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资源下过这样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经济学家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活动的一切要素统称为资源,通常分为五大类,即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而草地资源则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行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2
草地资源的主体功能
一、草地资源的生态功能 (一)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二)青海草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三)草地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调节气候 二、草原资源的经济功能(一)草地资源是青海省畜牧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二)草地资源是民族地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三)草地资源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原材料基地
3
青海草地资源调查
草地资源调查是一项专项调查,在近50年间,除中国科学院在青海所做的多项科学考察外,青海省也曾组织省内(含省外单位)科技人员对天然草地资源进行过几次不同范围和不同精度的调查,是全国属开展天然草地资源调查较早的省份。1956年成立,青海省草原可垦荒地综合勘察规划队(原青海省畜牧局草原工作队前身)对对原英德尔羊场、同德军马场、门源种马场、三角城种羊场等国营牧场进行了草地勘查规划,1962年,青海省畜牧局草原工作队(现青海省草原总站的前身)成立,在其后的10余年间陆续对全省天然草场和当时的国营牧场进行了不同精度的调查。截至1976年底,基本完成了全省牧区草原勘察外业工作,于1977年编撰完成《青海草场资源》、《青海省草场资源统计表》和《青海省草场类型图》等成果资料。这是青海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草地资源查,也是一部比较系统、 完整的草地资源调查资料,为当时的畜牧业发展和指导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资料。1980~ 1987年,青海省草原总站承担“全国重点牧区——环湖片草场资源调查'青海进行的任务,对环青海湖12县的草地资源进行了调查,并撰写完成了《青海省环湖片草场资源调查报告》《青海省环湖片草场资源统计册》和1: 50万《青海省环湖片草场类型图》《青海省环湖片草场资源等级图》《青海省环湖片草场利用现状图》。此后,在重点牧区草场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陆续完成了省内其他地区的草地资源调查工作。整个工作历时8年,于1987年通过了当时的农业部草原处和北方草场资源调查办公室组织的验收。提交的主要成果有《青海草地资源》《青海 省草地资源统计册》和1: 100万《青海省研究海省草地类型图》、《青海省草地
资源等级图》。从而使青海省草地资源有了一套科学详实和统一系统的图、文、表资料,为规划和指导青海畜牧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1996年,青海省草原总站与青海省畜牧普医科学院草原所联合完成了“海南州农发基金农业综合发展项目区草场、牲畜基本情况调查”项目,调查范围涉及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 5个县。在分别写出各县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海南州草场、牲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和《海南州草场、牲畜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册》及有关专题报告。
第二章 草地与环境
1
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1936-39*12,东经89度25 ~ 103度04之间。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邻,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西南部以唐古拉山与西藏自治区分界,东西长约1 200km,南北宽约800km,总面积为696 647km2,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25%,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自治区,居全国第4位。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受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地势高峻,地貌多样。平均海拔3000m,最高点为东昆仑山主峰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m,最低点为民和县下川口湟水谷地,海拔1650m,相对高差5210m。在全省总面积中,平地占30.1%,丘陵占18. 7%,山地占51.2%,海拔在3000m以下的面积占26.3%,海拔3 000 ~5 000m的地区占67%,海拔5 00m以上的地区占5%,水域面积占1.7% (《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海拔5 00m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全境山脉绵亘,地势高亢,北部和西北部有祁连山、阿尔金山,南部有唐古拉山,中部有昆仑山及其支脉巴颜喀拉山等,分别以海拔4000 ~6000挺立于省境外缘和青南高原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既有高大的名山大川,宽坦的盆地,也有宽缓的高原宽谷和湖盆,更有流水切割强烈的河谷和中山。祁连阿尔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三大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孟地及青南高原三个地貌区域。
2
植被与野生动物
青海省是我国野生动物的重点分布区之一,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记载,全省共有兽类107种,占全国兽类种数的1/4;鸟类有292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1/5。其中,有我国特有的珍禽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野牦牛、藏羚、雪豹等。在全省野生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4种(类)。其中,一级保护动物21种,二级保护动物53种:另有省级保护动物36种。这些野生动物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在科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动物的分布区域和自然条件,青海省可分为4个生态地理动物群,即高地森林草原动物群、高地草原及草甸草原动物群、高地寒漠动物群:温带荒谟和半荒漠动物群。
3
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影响
(一)超载过牧(二)盲目垦殖(三)砍挖草地植被(四)矿产资源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章 草地类型及基本特征
依据草地类型分类原则、单位和标准,结合青海省天然草地的基本特征,在全面分析、整理野
外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青海草地类型分类系统,按此草地类型分类系统,青海省草地类
型可划分为9个草地类,10 个草地亚类,9个草地组和93个草地型。1
温性草原类
山地草原亚类B中禾草组C矮禾草组G杂类草组
图片转载于中国国家地理网
温性草原类草地分布面积及产草量
2
温性荒漠草原类
山地荒漠草原亚类B中禾草组
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分布面积及产草量
3
高寒草甸草原类
G矮禾草组F小莎草组
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分布面积及产量
4
高寒草原类
C矮禾草组F小莎草组G杂类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