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主教工作
二、在青海的传播
三、管理体制及神职人员
四、宗教活动、节日、礼仪
一、青海省天主教工作
(一)天主教基本情况
解放前,全省共有天主教信3960人,教堂(点)8处,神职人员24人(其中外籍22人)。到1996年, 信徒达1770人,教堂(点)有11处,神职人员4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不断落实,我省先后批准开放了天主教堂4座:朝阳天主教堂、湟中黑咀天主教堂、大通城关天主教堂、互助大泉圣母教堂。
(二) 主要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积极做好对天主教地下势力的争取、团结、教育、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认真宣传党的宗教政策,不断加强对神职人员的思想教育。经常在神职人员中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和“三自”爱国方针的教育,提高他们坚持“三自”方针的自觉性,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领会党的宗教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政府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和监督,不断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建立健全民管会组织,提高神职人员的素质。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天主教堂先后均成立了民主管理组织,并根据情况,适时予以调整和加强,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教的方针,把品德好并有一定工作能力,在信教群众中反映较好的信徒选进民管会,提高民管会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管理职能,在规范中开展教务活动。为了提高神职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宗教学识,分别向神哲学院输送神学生。
3、积极做好超前防范工作,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二、在青海的传播
清宣统二年(1910),甘肃甘北传教区派比利时神甫康国泰来西宁传教,在西宁南大街(今西宁市南大街解放市场)建立教堂。民国2年(1913)康国泰再度来到西宁,并从甘肃带来了3个天主教徒作为他的传教助手。到西宁后,又在原南大街教堂附近扩建教堂。此后,康国泰又在大通、湟中、互助、湟源等地传教,并在湟中鲁沙尔、毛尔茨沟、黑嘴尔,西宁彭家寨及湟源县城东街、塔湾等处设立教堂。民国15年(1926)去宁夏传教,再未回到青海。民国2年德籍神甫柯来思到乐都传教,并在县城东关设立碾伯天主堂,后又在洛巴沟、李家庄、汤官营设立分堂。民国11年(1922)波兰籍神甫齐国宾、德籍神甫薛爱德、孟明道等,首先在互助沙塘川甘家堡设立天主堂,后又在威远镇设立天主堂。此后,在大老虎沟、白崖、羊圈堡、新苑堡、总寨、桦林沟等处设立大小分堂7座。民国20年德籍神甫屈亨理在大通城关东街设立天主堂,后陆续在咕咕家、新添堡、陶家寨设立分堂。
天主教的传教方式,主要是利用开办医院、诊所,为人们看病,借机宣传宗教教义,吸收人们入教。民国18年,西宁南大街天主教堂在县门街(今西宁市人民街)开办了公教医院,占地约20亩,内设门诊部和住院部,分内科、外科、妇科,并设有育婴处。教会派来了4位德国籍修女作医师、护士。此外,在大通、乐都、互助、黑咀尔开办了医院和诊所。对就诊病人收取一些医药费,支付不起的贫困者,酌情少收或免收,有的农民无钱看病,也可带些粮食、土豆来抵作医药费。教会还在西宁办了养老院、孤儿院等慈善事业。另外,教会还开办学校,广为吸收教徒子女入学,利用教育向少年儿童灌输宗教思想。民国9年,天主堂在西宁兵部街(今西宁市解放巷)开办了一所完全小学,名为西宁培英小学。教学课程与一般小学相同,设有语文、算术、美术、体育等,但另加宗教课《要理问答》,宣传天主教教义。教员都由天主教神甫、修士兼任,学生有200人左右。民国30年(1941),马步芳勒令停办西宁培英小学,夏思德通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给马步芳讲情,将培英小学改为圣经学院,专门从事神学教育,为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培养了神职人员,发展了一批教徒。在互助威远镇、甘家堡、白崖、小桦林,湟中黑咀尔,乐都李家庄、丁树庄等地也开设了教会学校,办了修女院(圣母永助会)。修女院有中国修女9名,年龄在22-23岁之间,收了11个15-18岁的女学生。西宁南大街天主教堂创办刊物《青海公教》,宣传天主教教义。
天主教自清宣统二年(1910)正式传入青海后,在统治阶级和外国教会的支持下,经过数十年的传播发展,到1949年,已形成了机构庞大,人力财力雄厚,制度健全的宗教组织体系。天主教在组织系统上比较紧密,各修会虽然国籍不同,但基本上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行动比较一致,教区之间都有比较长期固定的活动范围,较少互相干扰。经费由梵蒂冈罗马教廷供给。在教会发展方面,天主教以大量吸收教徒为主,施以一定的金钱收买,一般都是整个家庭入教,有的甚至全村人入教,还利用出租土地收买佃农入教。育婴堂对低价收购的婴儿和贫穷百姓送来的婴儿或弃婴给以领洗入教。
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天主教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摆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教会的控制。1953年,外籍主教夏思德、副主教德公望及神甫、修女等被人民政府驱逐出境,青海教务由甘肃籍神甫段文辉和青海籍神甫张文焕主持,段文辉为青海教区代理主教,张文焕为西宁南大街天主堂本堂神甫。1954年,召开青海天主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参加者有张文焕等20余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宗教房产,批准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984年,人民政府在朝阳寺台子村划拨土地2亩,拨款30万元,修建了新的天主教堂。至1995年底,人民政府先后批准开放了西宁朝阳天主教堂、大通城关天主教堂、湟中黑咀天主教堂、互助大泉圣母堂4座教堂,满足了信教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教徒主要分布在西宁、格尔木、大通、互助、湟中、乐都、平安等地,大多数在农村。
三、管理体制及神职人员
天主教会的管理体制是由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常务委员会或民主管理委员会,实行集体管理。堂务(民管)委员会由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和教徒组成,制定有各项规章制度,负责教会宗教、行政事务。堂务(民管)委员会须经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天主教会内神职人员分主教、司铎(神甫)。
主教,是一个地区的天主教会首领,负责监护并发展其管辖区域内的天主教会。中国天主教自新中国成立后摆脱罗马教廷控制,主教由教区的神甫、修士、修女和教徒代表选举产生,按教会传统请三名主教祝圣。
司铎(神甫),管理所属教堂教徒的宗教生活方面的事务,进行传教活动。可举行弥撒及除坚振礼和神品(现称圣秩)两件“圣事”以外的其它“圣事”。
四、宗教活动、节日、礼仪
主日礼拜,天主教与基督新教相同,规定每个星期日为“主日”,在教堂集中进行崇拜活动。活动由神甫主持,除学习《圣经》、唱诗外,最主要的宗教活动是望弥撒。天主教除崇拜天主和耶稣基督外,还按等级对诸圣者保持特定崇拜,诸圣者中玛利亚享有最高地位,被奉为圣母。
祈祷,也称念经。所念的经有圣号经、天主经、圣母经、信经、悔罪经、望德经和爱德经。上述经文,根据不同“圣事”、“礼仪”而有不同的用法。另外,神职级别不同,念的经书、经文也有区别。如主教念的经,下级神职人员便没有资格念。
天主教的宗教节日,一般称瞻礼。主要有四大瞻礼: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
圣诞节,为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教会规定每年公历12月25日举行庆祝活动。
复活节,以纪念耶稣的“复活”。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主日)为复活节。
圣神降临节,天主教重大节日之一。据《新约圣经》载,耶稣“复活”后第40日“升天”,第50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传教。据此,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日为圣神降临节,又称“五旬节”。
圣母升天节,为纪念传说中的“圣母荣召升天”,天主教在每年公历8月15日举行。
天主教礼仪(圣事)主要有7件:洗礼、坚振礼、忏悔礼、婚礼、终傅、神品、圣餐礼。
洗礼,又称“圣洗”,是天主教的一种入教仪式。按教会习惯,教徒在小孩出生后8天内就得受洗,有的在教堂举行,有的在家庭举行。
坚振礼,亦称“坚信礼”。入教者在领受过洗礼一定阶段后,再接受主教所行按手礼和敷油礼,谓可使“圣灵”降于其身,以坚定信仰,振奋人灵。
忏悔礼,亦称“告解”。认为是耶稣为赦免教徒在领洗后对“上帝”所犯诸罪,使他们重新获得上帝恩宠而亲自定立的。举行时,由教徒向神甫告明对“上帝”所犯的罪过,并表示忏悔;神甫对教徒所告诸罪,应守秘密,并指定应如何做补赎而为之赦罪。
婚礼,教徒在教堂内举行,由神甫主礼,履行教会规定的礼仪后正式结为夫妻。仪式主要内容为:由神甫询问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妻;在双方肯定回答后,主礼人诵念规定的祈祷经文,宣布“天主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并对结婚双方祝福。
终傅,意为终极(指临终时)敷擦“圣油”。在教徒病情垂危时,由神甫用经主教已祝圣的橄榄油,敷擦病人的耳、目、口、鼻和手足,并诵念一段祈祷经文,认为借此可帮助受敷者忍受病痛,赦免罪过,安心去见上帝。
神品,亦称“圣秩”。天主教会神职人员权力、职分的品级。天主教会的神品共7级,分为大品3级和小品4级。领受神品须通过主教祝圣仪式。
圣餐礼,天主教亦称“圣体”。为纪念耶稣受难日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把特制的小面饼和葡萄酒由主礼的神甫在弥撒中作为耶稣的肉和血“祝圣”,教徒向神甫忏悔后,领圣体。据说教徒领了圣体后,就能和耶稣溶为一体,得到天主的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