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础薄弱、资金不足、人才结构不够优化……面对诸多限制性因素,青藏高原上的农业科技创新应该如何做?
西宁市用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给出答案,并努力探索建立了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成效初显。
2023年以来,西宁市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科研中心建设,谋划打造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明确4个方面24项专项行动,同步谋划实施总投资5171万元的26项重大专项和科研项目。西宁市不仅绘制了明星产品科技创新技术路线图,还从平台建设、种业振兴、技术攻关、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努力在农业科技创新考卷中给出西宁答案。
8月,让我们走进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在“农谷”聆听农业创新的声音,看西宁如何用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强种业 让农业创新激活品牌活力
8月初秋,在湟源西岭种植专业合作社包装车间里,十几名工人正在争分夺秒地打包新鲜采摘的豌豆苗,一箱箱、一车车绿油油的豌豆苗从这里运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大都市。
2023年,西宁市科技局以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视野、开放的理念谋划发展、破解难题,充分利用湟源县夏秋季气候冷凉的特性,有针对性开展多个品种菜用豌豆种植试验,引进培育“永盛珍宝”荷兰豆等12个菜用型豌豆新品种。如今,该品种在湟源县种植面积达到400公顷、每公顷产值1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较传统种植提高10到15倍。“产品优、产值高、效益稳”的鲜食豌豆成为农民群众眼中的“摇钱树”“金豆豆”。
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种薯繁育试验培育大通县“通薯1号”马铃薯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亩产达到3500公斤以上,较常规品种增产13%以上,通薯2号、通薯3号新品种正在选育中;西宁地方优势蔬菜种质创新与开发利用项目收集各类地方优势蔬菜资源品种948份,完成582份蔬菜种质资源评价鉴定,筛选出特色优良性状种质资源26个,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个……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西宁市不仅开展了6项品种选育试验,初步建成西宁蔬菜现代种业体系,还不断加大优势主栽良种繁育推广力度,宁红系列胡萝卜、大通鸡腿葱、西宁菜豆等30余个本土高产优质品种的繁育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耐寒优秀”西兰花、“西宁莴苣”等6个优势品种入选青海省2024年农牧业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名录,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畜禽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8%、82%。
无论是良种的选育还是推广,西宁都收获了累累硕果。但西宁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向着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体系进发,在湟中、湟源、大通、民和,兰州等地建立麦类、青稞、马铃薯、油菜、十字花科蔬菜、草莓等良种繁育基地5000余公顷,年输出种苗1500万株,供种面积1200公顷。
为农业发展装上优质“芯片”,随着“西宁良种”品牌效应日益显现,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在西宁发展活力也随之持续增强。
强布局 让农业创新突破技术瓶颈
2月25日,一只3.5公斤的藏羊在青海降临,它的诞生标志着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顶级种用藏羊研究成功,开启了藏羊种质资源保护与高效繁育的新篇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青海省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携手谱写了一曲关于“克隆藏羊”的精彩华章。
藏羊,这一青藏高原的古老品种,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而今,在科技的助力下,它们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藏羊繁育效率低、优秀种公羊利用率低等问题,更为高原特色种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将顶级种畜遗传信息100%复制扩繁。我们在已建立的奶牛、山羊高效体细胞克隆体系基础上,将相关技术运用到藏羊上,获得青藏高原良种藏羊克隆的成功。”西宁市柔性引进高端创新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苏建民激动地说。
其实,不仅工业存在“卡脖子”技术,农业亦然。“只有突破技术难题,才能强化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技术供给。对此,我们义不容辞。”西宁市科技局副局长吴彦博说,“我们构建政府、院所、市场协同攻关机制,聚焦冷凉蔬菜、草莓、牦牛、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及‘卡脖子’技术难题,采取‘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方式开展技术攻关。2023年全市涉农领域共取得科技成果134项,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7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
开展青杂系列油菜高产高效种植、高原设施蔬菜越冬生产环境下补光技术、设施草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青稞、枸杞、牦牛肉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开发运行一个集科技服务、生产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示范平台……从农业种植到畜禽养殖,从精深加工到智慧农业领域,西宁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开花,而随着一项项曾经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被突破,西宁农业也迎来“满园花开”。
强服务 让农业创新有智慧有温度
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农业专家组团式服务的兴起,西宁市强化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引领作用,邀请126名专家组建成立“西宁市百名专家工作站”,创新组建大田作物种植、设施果蔬种植、中药材种植加工、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和浆果资源加工6个组团式服务专家团队,为全市63家涉农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
针对畜禽饲养成本高的困境,专家服务团以生物发酵技术为钥,开启了一扇通往绿色高效养殖的新大门。他们巧妙利用本地非常规原料,替代部分昂贵的玉米豆粕,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更在无形中提升了饲料的转化率。这不仅仅是经济账的划算,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一份温柔呵护。生长期每头猪节省下约105元饲料成本的同时,还推动着养殖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农业专家组团式服务不仅给农业生产一线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科技,更带来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在长期的农业科技服务中,西宁还构建起“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工作站+示范基地+科技小院+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体系,选派120名科技特派员成立15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2个“科技小院”,为35家涉农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多点服务。
湟中区003号工作站指导青海植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大草莓种苗繁育力度,2023年向省外繁育输出草莓脱毒种苗400万株,开辟了草莓“西苗东输”的新路径;大通县003号工作站引进杭椒S605、耐寒优秀西兰花等7大类23个优良新品种,基地新品种覆盖率达85%以上……科技创新是理智的,但科技服务却是温暖的。在一项项创新成果在大地中开花结果的背后,是一个个科技服务人员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的沃土。
吴彦博说:“我们将持续把服务和引领产业‘四地’建设作为重要责任和实践载体,健全完善平台体系,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做实科研项目支撑,贯通产学研用链条,全力打造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努力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