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时节,全国多地开启“蒸笼”模式,一些城市最高气温逼近40摄氏度,“到哪避暑”也被推上热搜。相较其他地方,“冬夏并举”的青海不仅冬季冰雪热度攀高,春夏季旅游市场亦不断“破圈”做大、做活文旅经济,青海有“凉”方。
在青海湖享受蓝天白云的美景,在博物馆穿越古今,在茶卡盐湖观景拍照,在草原听歌看舞,在夜市集犒劳“味蕾”……今年上半年,青海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7%和20%。
数字的背后,是青海文旅部门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与成果展示。今年上半年,青海文旅部门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为方向,全面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线运行“智游青海”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效;开展涵盖文艺演出、精品旅游线路推介、特色美食体验等文旅系列活动365项,让广大游客在青海度过美好旅程。
强基础优服务
打造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群山白云倒映在湖面上,分外清晰。一列列小火车顺着铁轨向湖中心缓缓驶去,留下阵阵欢声笑语。木制栈道、游船码头的游客拿着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水天一色的美景。
“这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来茶卡盐湖,一路上都感叹青海的美景,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确实特别震撼。”来自长沙的王晗说。
今年自6月1日开园以来,茶卡盐湖景区以崭新面貌亮相,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打卡游览,截至7月19日,景区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
新建后的茶卡盐湖在景观和服务方面都有所提升,也在丰富业态、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5月1日起,实行“一次购票,两日内有效”的政策,破解了一直以来困扰景区发展的“半日游”难题,游客可以更好地领略景区的良好生态、深厚文化。
5月29日,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Ⅰ期)工程倒淌河镇至二郎剑景区段完成施工,一条功能与颜值兼具,惠及民生出行的道路精彩亮相,游客直呼自驾去青海湖更方便啦!
今年以来,青海湖景区业态全面开放,并全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出二郎剑半岛深度游、半岛全景游和湖心观光游等精品游玩线路产品,观光小火车、游轮、快艇、马车载客观光等体验项目全面运营。青海特色小吃“大食巷”开业运营,为游客提供丰富高质的美食。
不仅如此,景区医疗服务站还增派医护人员,备足常用药品、氧气及医疗救护等设备,全力为游客提供健康服务。卫生间完成提质升级,8个停车场全部启用,景区核心区域设置多个旅游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免费奶茶、熬茶,在高原多变的天气为游客送上暖心服务。
“这是我第三次来青海湖,与3年前相比真是大变样了,不再为停车发愁,还能吃到特色小吃……青海湖景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服务的提升都是看得见的。”来自北京的游客刘靖说着竖起大拇指。
值得一提的是,6月26日,“智游青海”正式上线。这是青海文旅部门以提升游客体验为宗旨,打造的“轻、便、全”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发挥数据价值,整合多维度、多渠道、多平台的旅游相关数据,形成全省文旅基础数据。目前,平台已完成4大类功能16项应用的开发和上线,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整合97个景区、6个电商平台等资源,实现了全省19个景区的门票预订、1089个酒店的预订服务,以及2个租车公司的租车服务。
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品质,补齐旅游发展短板,提质增效,才能把景区变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而青海努力的脚步从未停歇。
坚持创新融合
激活青海文旅市场新魅力
正值暑期旅游高峰,青海多地旅游市场迎来火爆模式,“课本、研学、避暑、清凉”等热门关键词领跑暑期文旅市场,游客玩出“新花样”。
在青海省美术馆、青海省博物馆,“翰墨清风惠三江”美术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青海巡展)、“竹编龙舟 端午寻趣——当端午节邂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社会教育活动等多个精品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美术馆热”“博物馆热”。
今年上半年,青海省美术馆参观人数超过三万人次,青海省博物馆参观人数达251652人次。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上半年,投入2000万元,开展400个村(社区)文化设备配置工程;投入2813万元,实施34家文化场馆总分馆制建设和2个智慧图书馆、37个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
在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轻快的织机运转声不绝于耳,藏族织毯技艺在新时代绽放迷人光彩。青海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加强传承能力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海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模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一般的观光游览,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旅游体验。对此,青海充分挖掘自然人文生态资源,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教育、生态研学、文创产品等关联产业,做精做强青绣、藏毯、唐卡等传统工艺文化产业,建设青藏高原生态人文传承高地。
上半年,青海推进昆仑文化研究及品牌打造,深化柳湾彩陶等195个符号研究。实施塔尔寺、明长城等重点文保单位“三防”、馆藏文物修复等项目36个。持续健全非遗保护四级名录体系,11名传承人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聚焦“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青洽会、环湖赛、青超联赛等聚合效应,实现与农畜产品、生态教育、高原康养等互融共促。加快打造特色商贸街区,“豹街”“青海湖之夜”等火爆出圈。
立足优势特色
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这里千山堆绣,百川织锦。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引的方向、赋予的使命、擘画的蓝图。青海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充分展现文旅融合亮点等,积极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以标准促质量,以标准促提升。今年,青海编制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健全完善规划政策体系,着力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
组织召开第一届全省生态旅游发展大会,制定《关于加快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巩固拓展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推进建设指挥调度中心。举办“百企入青”招商签约活动,达成签约项目25个。
“全省各级文旅部门将坚持科技引领,整合行业资源,创新文旅产业链,努力培育青海文旅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文旅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夯实根基,练好‘内功’,‘开放’怀抱迎客入青。”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红安说。
今年上半年,“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文旅形象片、体验片上线,亮相央广总台黄金时段,全网播放量破千万。同时,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援青等机制,赴江苏、天津、上海等地开展组团式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23场,达成签约项目95个。举办“畅行中国·山宗水源”援青六省市交通广播走进青海、“5·19中国旅游日”、非遗大集等活动,展示了青海的壮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唤起人们走进青海的强烈愿望。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在青海,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憧憬成为惬意体验;在青海,文化和旅游的叠加效应逐步凸显,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在青海,坚持开发与保护共存,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脚步从容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