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狮闹河湟,社火闹新春。2月19日,正月初十,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西宁市城中区西门十字彩绸翻飞,雄狮劲舞,整个城区沸腾起来。
“咚咚锵……”在振奋人心的锣鼓声中,一条条彩龙昂首摆尾、腾空而起,仿若“真龙出海”。社火队员身着盛装,精神抖擞,热情高涨,伴随着击鼓的节奏,不断变换着各种队形。《锣鼓喧天贺新春》《龙狮大拜年》《祥龙献瑞耀河湟》等精彩节目相继上演,全国全省劳模、“西宁好人”代表为龙狮点睛搭红、为社火领队搭红。
浓妆艳抹的胖婆娘、摇曳起伏的旱船、憨态可掬的大头娃娃……社火队伍浩浩荡荡,从西门十字出发,沿西大街、东大街、大众街表演,全长3公里,所到之处,喜庆洋溢。龙灯、抬花轿、太平鼓……一连串异彩纷呈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吸引两边围观群众拍手称赞,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市民陈女士录下几段视频准备发朋友圈,“今天社火进城巡演的节目非常精彩,秧歌扭出了生活的喜悦,锣鼓打出了新年的气势。”
作为流传千年的民俗文化活动,社火植根于乡土文化与农耕文明,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承载着希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讲究热热闹闹的节日氛围感和喧嚷流动的人气儿。
这边,身着彩衣的“八仙”,背着一束束用绢纸做成的花树,吟诵着祈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吉祥;高耸出人群的高跷队整齐划一,和着鼓声一步一探;身披斗篷、手拿金箍棒的小“美猴王”和头戴翎子英气十足的小“穆桂英”迈着潇洒的步伐向前走去。那边,大姑娘、小媳妇踏着喜庆的旋律,踩着欢快的鼓点,时而彩扇挥动,时而红绸曼舞,把浓浓的年味传到千家万户,展现出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西游记》《关羽护二嫂》《封神榜》……锣鼓声中,湟中区千户营高台因其7米以上的高度格外引人注目。3至7岁的小演员身着鲜艳的戏服,装扮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贩夫走卒等人物,或踩于莲花之上,或作骑马奔驰之态,襟带飘舞,妙趣横生,展演出一幅幅千古传奇。
“今天我们准备了19台高台,平均一台有4名小演员,大家从一个月前开始准备,每天要训练4到5个小时。千户营高台起源可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高、悬、妙、奇’著称于世。”千户营高台西游记台负责人陈学仁介绍,高台扮演内容有传统戏剧中的英雄,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神灵,题材广泛,汇聚当地绘画、刺绣、木雕等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008年6月,湟中区千户营高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耳熟能详的青海小调、整齐划一的扇子舞、婀娜多姿的民族舞……精彩节目轮番登场。湟源排灯、八门拳、“四片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亮相。滚灯、旱船、高跷寸跷等一个个欢乐喜庆的社火表演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此外,街舞、武术、少儿锅庄等项目也首次加入社火巡演中,围观群众情绪高涨、欢呼雀跃,锣声、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
“好看!精彩!很多年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社火巡演了,虽然今天天气比较寒冷,但我们的心情很激动,每支队伍都充满传统韵味和活力,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西宁市民杨莉高兴地说。
活动现场,来自市级文化部门及五区两县优秀社火团队的2000余人同场献艺,组成“幸福西宁”“日月湟源”“魅力西区”“山水大通”“生态北区”“和谐东区”“遇见湟中”“文脉中区”八大板块23个表演方阵,是西宁市有史以来内容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社火巡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表演为新年增添一抹昂扬神采。
“闹”出一个如意年,“舞”出一个丰收年。新年社火,不只是一次节日民俗活动,更是文化传递和城市记忆的载体。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沉浸在春节假期的欢乐氛围中,享受热火朝天的浓浓年味。